speaker新!iShredder™ iOS 和 Android 商业版现已面向企业用户开放。了解更多

iShredder符合DoD 5220.22‑M(数据擦除标准)吗?您有符合性证明吗?

Protectstar 公司作为 iShredder™ 产品线的制造商,特此正式声明所有 iShredder™ 解决方案(适用于 Android、iOS、macOS、Windows 及 Windows Server)均符合美国国防部标准 DoD 5220.22‑M 的数据擦除要求。本声明同样适用于个人终端用户、企业客户及政府机构,旨在提供技术细节与通用说明,确保各类受众均能清晰理解。
 

1. 背景:什么是 DoD 5220.22‑M 标准?

DoD 5220.22‑M 标准源自美国国防部(DoD)《国家工业安全计划操作手册》(NISPOM),最初发布于1995年。
该标准描述了通过多次覆盖实现安全数据销毁的方法,并被全球广泛认可为专业数据擦除流程的参考标准。

1. 起源与目的

核心目标:DoD 5220.22‑M 旨在通过覆盖敏感数据,使得无论是软件工具还是法医硬件手段均无法恢复原始信息的残留。
历史意义:长期以来,该指南作为政府机构和企业寻求可靠且可验证数据销毁方法的事实标准。

2. 当前相关性

新标准:较新的标准(如 NIST SP 800‑88)在某些方面已替代或超越 DoD 5220.22‑M,因现今通常认为单次正确覆盖已足够。
持续需求:许多客户,尤其是在美国,仍然要求采用 DoD 方法,作为安全数据擦除的熟悉参考。
 

2. DoD 擦除算法的技术细节

DoD 标准的核心是对所有可寻址存储区域进行三次覆盖,随后进行验证。

1. 第一次覆盖 – 固定比特模式(通常为 0x00)

  • 过程:首先将待擦除区域统一覆盖为全零。
  • 目的:彻底覆盖原始数据,排除简单恢复方法的可能。

2. 第二次覆盖 – 补码比特模式(通常为 0xFF)

  • 过程:随后对同一区域再次覆盖,使用逻辑补码(通常为全一)。
  • 目的:进一步减少残留效应(磁性或电子痕迹)。

3. 第三次覆盖 – 随机比特模式

  • 过程:最后一步使用伪随机或理想情况下的密码学安全随机数生成器,用完全随机的数值覆盖目标数据。
  • 目的:最大限度减少残留伪影和重复模式,使法医分析无法检测任何指向原始数据的结构线索。

4. 验证(确认覆盖)

  • 过程:三次覆盖完成后,进行检查以确保所有区域确实被最新(例如随机)比特模式覆盖。
  • 目的:保证没有区域被遗漏或部分覆盖。

非技术用户说明:
想象你有一段手写文字。首先用黑色记号笔涂抹使其无法辨认,然后用白色记号笔(相反颜色)覆盖,最后四处泼洒彩色颜料。之后检查是否还有文字可见。这大致就是存储介质上的三重覆盖原理——当然,这一切都是纯数字化完成的。


3. iShredder™ 中 DoD 5220.22‑M 标准的实现

iShredder™ 解决方案严格按照 DoD 5220.22‑M 规范实现三重覆盖加验证。具体包括:

1. 第一次覆盖周期

  • <
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吗?
20 out of 20 people found this article helpf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