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话信使的安全指南

注重安全的用户越来越关注那些真正重视隐私的通讯应用。你可能已经听说过Signal,这款知名的安全通讯软件。但还有另一个服务在匿名性和元数据保护方面更进一步:Session。本文将介绍Session的独特之处、其技术架构的工作原理,以及它与Signal的区别。无论你是技术小白还是IT专家,这份指南都会以清晰详尽的方式解释Session的安全性。
1. Session简介
什么是Session?
Session是一款免费的端到端加密通讯应用,专为保密和匿名设计。与许多常见的通讯软件不同,Session注册时不需要任何个人信息:无需手机号或邮箱。你的设备会生成一个随机的、66字符的字母数字ID,作为你的Session账户ID。
背后是谁?
Session目前由Session Technology Foundation管理(详见https://session.foundation),此前由Oxen Privacy Tech Foundation负责。自2024年起,该基金会设在瑞士,旨在避开“五眼/九眼”情报联盟的司法管辖。开发者希望基于Signal的可靠基础打造一款通讯软件,但避免集中化带来的弱点。事实上,Session最初是Signal的一个分支。它采用了Signal强大的加密框架,但追求更高的匿名性和去中心化。该开发团队由Loki/Oxen基金会及隐私爱好者社区支持,主要面向对数据保护和元数据自由极为重视的用户,如记者、活动家、举报人,或只是希望不共享通讯数据的普通用户。
这款通讯软件适合谁?
原则上,适合任何想要安全通讯的人,尤其是不愿或无法提供手机号的用户。例如,如果你想匿名与某人沟通——不让手机号或邮箱地址被关联,Session是理想选择。它在监控或审查严重的国家也很有用,因为没有中心化基础设施可被封锁或监控(稍后会详细说明)。简而言之:Session为隐私爱好者打造,同时对非技术用户也足够简单易用。
2. Session的技术架构
要理解Session为何如此重视匿名性,先来看其技术架构。Session与传统通讯软件根本不同,采用去中心化结构和洋葱路由技术。
去中心化基础设施
大多数通讯软件(如WhatsApp或Signal)依赖中心服务器转发消息。而Session则使用一个由社区运营的全球“服务节点”去中心化网络。这些服务节点负责传输消息。特别之处在于,没有单一数据汇聚点。服务节点基于Oxen区块链组成点对点网络。简单来说,许多独立计算机协作提供服务,没有单点故障或控制点,攻击者难以利用——没有“单点故障”。
洋葱路由
Session的通信采用类似Tor网络的三层洋葱路由系统。发送的消息被多层加密包裹,像洋葱的多层皮肤。消息经过网络中随机选取的三个服务节点,每个节点剥去一层加密,确定下一跳节点。第一个节点只知道你的IP(发送者)和第二个节点。最终接收者不是直接设备,而是接收者“群集”内的去中心化节点。接收时消息再次通过洋葱路由,确保发送和接收双方匿名(详见Session白皮书第9页的示意图:https://arxiv.org/pdf/2002.04609)。没有单个节点同时知道发送者和接收者,追踪极其困难。你的IP地址对接收者和大部分网络隐藏,大幅提升匿名性。
服务节点与群集(Swarms)
Oxen网络中的服务节点不仅作为中继,还提供存储功能。它们被